偷香小说网 > 精彩小说3 > 25、 援引古昔,必须眼学,勿信耳受

25、 援引古昔,必须眼学,勿信耳受


  原文

          谈说制文,援引古昔,必须眼学,勿信耳受。江南闾里间,士大夫或不学问,羞为鄙朴,道听途说,强事饰辞:呼徵质为周、郑,谓霍乱为博陆,上荆州必称陕西,下扬都言去海郡,言食则胡口,道线则孔方,问移则楚丘,论婚则宴尔,及王则无不仲宣,语刘则无不公干。凡有一二百件,传相祖述,寻问莫知原由,施安时复失所。庄生有乘时鹊起之说,故谢朓诗曰:“鹊起登吴台。”吾有一亲表,作《七夕》诗云:“今夜吴台鹊,亦共往填河。””《罗浮山记》云:“望平地树如荠。”故戴诗云:“长安树如荠。”又邺下有一人《咏树》诗云:“遥望长安荠。”又尝见谓矜诞为夸毗,呼高年为富有春秋,皆耳学之过也。

          ——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》

          白话

          谈话写文章,援引古代的事物,必须是自己的亲眼看到的,而不能轻信耳朵所听到的,江南乡里间,有些士大夫不肯学习,又羞于被说没有学养,就把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拿来装饰门面。把徵质呼为周、郑,把霍乱叫做博陆,上荆州一定要说成上陕西,下扬都说成是去海郡,吃饭说胡口,钱称之为孔方,把迁徒之处讲成楚丘,婚姻说成晏尔,讲到姓王的人无不称为仲宣,谈起姓刘的人无不呼作公干。这类“典故”大约一二百个,士大夫们前后相承,一个跟着一个学。如果向他们问起这些“典故”的缘由,没有一个能答出来;用于言谈文章,常常是不伦不类。庄子有乘时鹊起的说法,所以谢朓的诗中就说:“鹊起登吴台。”吾有一亲表,作《七夕》诗云:“今夜吴台鹊,亦共往填河。”《罗浮山记》上说:“望平地树如荠。”所以戴高的诗就说:“长安树如荠。”而邺下有一个人的《咏树》诗又说:“遥望长安荠。”我还曾经见过有人把矜诞解释为夸毗,称年老为富有春秋,这些都是因为“耳学”造成的过错。

          家训史话

          中国有一个“以讹传讹”的成语教育孩子不要道听途说:

          宋国的丁家庭院里没有井,于是只能出门打水,所以经常有一个人在外面。等到他家院子里打好井之后,这家人就告诉外人说:“我打井之后(就如同)得到了一个人(一般)。”

          听到了这话的人互相转告说:“丁家人打井,挖出来了一个人!”有大臣听说了,连忙告诉了宋国的国君。国君连忙派人去问丁家的人。姓丁的人说:“我的意思是说(因为节省了人力)我得到了像一个人那么多的劳力,不是说我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啊。”

          古训今鉴

          颜之推这则家训教导后代,援引古籍要认真严谨。没有真切的明白学问就不要糊弄炫耀。

          今天我们学习做事,都应该科学严谨,一知半解、马马虎虎做出来的错误东西轻则遭人耻笑,重则害人害己、误国误家。


  (https://www.touwx.cc/xs/32608/32608980/25120057.html)


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touwx.cc。偷香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touwx.cc